1825年,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在英國通車,由此各資本主義國家都開始建設鐵路,美國也在1830年有了第一條鐵路。
修建鐵路首先要進行的就是土方工程。為了提高生產率,蒸汽動力逐漸從紡織業(yè)和交通運輸業(yè)走向了土方工業(yè),替代了緩慢的人力畜力開挖的土方工程。
1835年,美國費城的鐵路工程承包商威廉?奧的斯(Otis ),發(fā)明了世界第一臺蒸汽鏟,取名“費城”鏟,2年后正式投入使用,并在4年后獲得專利。從此,蒸汽動力以挖鏟為切入點,正式進入工程機械行業(yè)
“費城”鏟的設計比較簡單,和起重機差不多的桅桿和大臂,裝在大臂上的斗桿,蒸汽機驅動卷揚機通過鏈條和滑輪組提升或降下挖斗,負責伸縮斗桿的齒輪也靠鏈傳動。兩邊各有一人用繩牽引實現(xiàn)大臂的回轉,同時還負責操作斗門閂。整套裝置包括鍋爐安放在四輪鐵路平車上,通過不斷延伸鐵軌實現(xiàn)帶狀開挖,比較適合鐵路工程建設。人們一般稱之為鐵路鏟。
毫無疑問,“費城”鏟是一項偉大的發(fā)明。當“費城”鏟以人力和畜力無法企及的效率工作時,中國還是道光年間,而美國還沒有開發(fā)西部,南方還在大量使用黑N。
“費城”鏟的回轉機構僅僅在前部吊桿的部分,回轉角度有限,還得靠人力實現(xiàn);蒸汽機功率也不大,挖掘力小,斗容也小,動作也不會很快;需要加煤加水,還需要不斷鋪設軌道,整體的效率是很低的,盡管還存在種種缺憾,但“費城”鏟作為開山鼻祖建立了一個范本,至今在世界各大露天礦山里叱咤風云的巨型電鏟,仍沿用著“費城”鏟的基本形式。
1872年,改良后的“費城”鏟在新澤西州建設鐵路工程
遺憾的是奧的斯沒等改進自己的設計便在1839年英年早逝,時年26歲,令人嘆息。由于多方面的因素,奧的斯死后,“費城”鏟的生產陷于停頓,直到奧的斯家族在19世紀50年代以后開始重新生產,但產量很少
奧的斯的專利過期后,很多公司進入這一領域,此時各種建設對蒸汽鏟的需求也急劇增加,也就是在19世紀70年代以后,蒸汽鏟才進入黃金發(fā)展期,并不斷得到改進。
這一時期,除了在大湖地區(qū)特別是俄亥俄州涌現(xiàn)了若干廠商外,英國和德國也有了自己的蒸汽鏟廠商。這一時期,發(fā)達國家的鐵路大規(guī)模建設已經完成或接近尾聲,原本設計用來鐵路建設的蒸汽鏟被更多應用在運河、礦山等其他領域。
在19世紀末開鑿曼徹斯特運河時已經開始大規(guī)模使用蒸汽鏟了,到20世紀初開鑿巴拿馬運河時,蒸汽鏟發(fā)揮了關鍵作用,使得美國人能夠完成法國人留下的爛攤子。這一時期典型的施工方式是,在蒸汽鏟的軌道旁邊平行鋪設鐵軌,出渣的小車由人力或畜力或蒸汽機車牽引
針對早期蒸汽鏟的缺點,為了提高挖掘能力和效率,適應更大更艱難的工程,各廠商不斷進行改進。蒸汽機功率不斷加大,大臂和斗桿不斷加長,斗容不斷加大,體積和重量也相應增加,輪、軸數(shù)量也相應增加,但這還不夠,底盤是個大問題。為了更靈活地挖掘,適應各種工作場合,19世紀80年代英國人發(fā)明了全回轉裝置,但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被普遍采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