輪式裝載機干式驅動橋故障反饋及分析改進 驅動橋位于輪式裝載機傳動系統的末端,其主要功用是將傳動軸傳來的轉矩傳遞給驅動輪,以降低變速箱的輸出轉速,增大輸出扭矩,同時使兩輪邊具有差速功能,以實現輪式裝載機的轉向。除此之外,驅動橋還承擔著支承整機重量和傳力的作用。通常,干式驅動橋總成主要由驅動橋殼體、主減速器總成(含差速器)、輪邊減速器總成、制動鉗以及全浮式左右半軸等部分組成。通過對2005年和2006年干式驅動橋外反饋來看,其故障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。一、主減速器總成(含差速器)部分1、差速器壞通過對整橋進行放油,可發(fā)現橋內油液污染較為嚴重,油品顏色發(fā)黑,并有刺鼻氣味,油液臟(內有雜質、磨屑等);摯片、齒面出現磨損。這主要是由于驅動橋密封圈損壞,引起外部灰塵、雜質進入;同時,驅動橋內齒輪件的表面缺陷所產生的金屬磨屑也會進入到油液之中。改進措施:(1)定期更換潤滑油,保證油液清潔;(2)改進設計,將橋殼主傳動放油螺塞設計為帶磁性的油塞,以吸附磨屑。齒面出現早期缺陷,如磨損、點蝕、膠合等;齒面出現早期接觸疲勞或齒根彎曲。點蝕一般發(fā)生在前橋。改進措施:(1)加強對主、從動螺旋錐齒輪、半軸齒輪、行星錐齒輪等齒面硬度、熱處理以及齒形加工誤差的控制。(2)調整主、從動螺旋錐齒輪嚙合印痕,使其達到合理的齒面接觸區(qū)域。(3)調整軸承游隙,使輪齒沿齒長方向磨損均勻,并減小沖擊和噪聲。差速器殼、十字軸、半軸齒輪、錐齒輪及摯片的磨損嚴重,導致差速器損壞。改進措施:優(yōu)化差速器殼的剖分面,使其通過十字軸各軸頸的中心線。止推螺栓間隙調整不當或磨損后間隙超差(磨損后未重新調整),使從動錐齒輪支承剛度不足,變形量大,輪齒受載不均勻。改進措施:(1)裝配時從動錐齒輪背面和止推螺栓末端的間隙應調整到0.25~0.40mm;(2)使用一段時間后要重新調整。2.主減速器油封漏油,輸入法蘭及主動錐齒輪花鍵跳動量大,油封座和軸承套同軸度累積誤差大,法蘭軸徑和座腔同軸度偏差大,使油封的密封唇偏心接觸,加快磨損,縮短了油封的使用壽命,出現漏油故障。裝配時,未清洗輸入法蘭軸表面和油封座安裝座孔,或油封沒裝,發(fā)生扭曲。輸入法蘭軸表面粗糙度未達到要求。改進措施:(1)加強過程控制,在裝配油封時,用設備壓入;(2)改進設計,采用兩道油封密封結構,加強密封效果;改進設計,采用止口和定位套結構。二、輪邊部分1.輪邊漏油:密封件裝配面本身質量低,如尺寸超差、精度低、熱處理不到位等,均會引起密封面漏油。旋轉軸唇形密封最重要的作用面是在密封唇和軸表面間的接觸面,此接觸面對防漏和使用壽命有著重要意義。對拆下的骨架油封進行檢查,發(fā)現唇口有被磨平的痕跡,輪邊支承軸也存在磨痕,但未發(fā)現有滲漏油痕跡。改進措施:(1)在密封件裝配面上,表面應沒有螺線,最好經切入磨削或滾子擠壓加工。一般圓柱外表面粗糙度要求為0.2~0.8,硬度至少為55HRC(在有介質污染、或塵埃侵入時)。(2)輪轂與支承軸之間的密封采用雙油封,直接與支承軸配合,這樣可有效改善漏油現象。(3)輪邊油封處速度低,采用丁腈橡膠油封即可,但要保證油封及相關件本身質量。2.輪邊打壞:主要表現為內齒圈打齒。改進措施:(1)提高齒面硬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;(2)許可范圍內采用大變位系數,以增大綜合曲率半徑;(3)采用粘度較高的潤滑油。3.半軸斷。改進措施:對半軸重新優(yōu)化設計,提高強度及剛度。三、橋殼部分1.反饋情況:主要是前橋殼體產生變形與裂紋和輪邊減速支承軸軸承安裝面磨損。前橋橋殼開裂的主要部位為,車架安裝座與殼體變截面連接的附近區(qū)域和支承軸、橋殼以及制動支架三者的密集焊接區(qū)域;而橋殼變形主要是前橋橋殼的整體彎曲變形;支撐軸軸承安裝面的磨損主要在輪轂內側軸承安裝處(靠近制動鉗端)。2.故障分析:車架安裝座與殼體變截面連接的附近區(qū)域開裂主要是由于該處壁厚,截面尺寸和過渡圓弧偏小,引起應力集中。改進措施:通過PRO/E有限元的定量比較分析,合理設計橋殼的抗彎和抗扭截面模量w和過渡圓弧值R,分散應力。支承軸、橋殼以及制動支架三者密集焊接區(qū)域開裂主要是由于焊縫集中,焊后產生的殘余應力不可避免地在近縫區(qū)產生微裂紋,在不平路面上行駛及緊急制動時,在該部位產生沖擊載荷與峰值應力導致微裂紋的加速擴展。改進措施:設計上盡量將支承軸、橋殼以及制動支架三者的焊縫間距拉大;同時采用“U”形坡口焊縫形式,提高其承載能力和焊接質量;并且要求焊后緩冷保溫,避免形成淬硬組織、冷裂而造成裂紋源。橋殼的彎曲變形危害最大,變形后將改變殼體上零件間的相對位置精度及齒輪間的嚙合關系,該故障一般是整體變形(含焊接變形),市場反饋較少,主要原因是殼體整體剛度與強度不足。改進措施:設計時適當加大安全系數;鑄造時徹底進行時效處理以及焊后變形校正。支承軸軸承配合面的磨損是由于該處表面精度和表面質量存在缺陷;表面接觸強度達不到側滑所承受的極限載荷。改進措施:設計時提高表面加工精度,同時對該表面及其圓弧過渡處進行高頻淬火與表面強化處理,以提高其疲勞壽命。四、制動鉗部分制動鉗部分反饋的主要問題有:制動鉗漏油、剎車活塞外矩形圈,防塵罩損壞、制動鉗密封件損壞、剎車鉗抱死、活塞不回位和剎車盤斷裂或磨損。前五種故障的主要原因為矩形圈損壞。改進措施:為減少高溫對矩形圈的影響,將制動盤往里移,遠離軸承高溫區(qū),有利于散熱。同時選用性能好的乙丙橡膠材料,最高使用溫度150℃,正常50~130℃,優(yōu)于丁腈橡膠;同時增加防塵罩的厚度。對于后一種情況,主要原因為制動盤太薄,改進措施為加大剎車盤厚度和采用強度高的材料,增大強度。